在科技新穎的現代,不論是常用的手機或是電腦螢幕,都會產生比自然界的藍光更高能量的科技藍光。
那藍光到底是什麼呢?會對人體產生什麼危害呢?

關於藍光

自然界中電磁波譜可大致分為可見光與不可見光,波長範圍為400nm-780nm的我們稱作可見光;而可見光又可根據波長來做分別,780nm左右為紅外光、而藍光則是介於400nm-500nm、紫外線為不可見光,波長範圍在100nm-400nm之間。

根據研究顯示,其435nm-400nm的藍光對視網膜健康的危害最大。


對人體造成的影響

自然界的藍光,人的眼睛可透過水晶體與視網膜吸收藍光,氧化後產生自由基;但由於現今科技發達,各式液晶螢幕、手機、顯示器等,都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,容易累積過多的藍光導致細胞受損,產生我們常見的黃斑部病變、白內障、乾眼症等;除此之外,藍光是最容易抑制退黑激素分泌的光線,導致夜晚的睡眠不足,進而增加罹患憂鬱症、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的風險


根據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於2019年針對一千多位民眾調查顯示,國人使用3C產品的用眼時間平均達到每天10.7個小時
 

該如何降低科技造成的藍光傷害呢?

以現代人每天必須使用的手機來說,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使用抗藍光螢幕保護貼,能夠利用貼在螢幕上的保護貼,過濾有害的短波藍光,守護眼睛健康!

認識萊茵科技TÜV集團
成立超過150年的德國萊因TÜV集團是全球領先檢測認證的提拱者之一,至今作為安全、效率和品量領域的技術測試機構十分活躍(來源:維基百科)
在科技進步飛速的現代,德國萊因TÜV集團也時與俱進,與Eyesafe—全球先進藍光管理、解決方案和標準提供商,一同推出世界著名驗光師與眼科醫生支持的『Eyesafe顯示標準2.0』
並定義「視網膜保護指數—Retina Protection Factor」(RPF),而其中檢測內容包含:

|阻擋的有害藍光至少大於20%?

|螢幕色溫是否偏差小於350K?

|亮度降低是否小於20%?
 

Successfully
Refresh Cart
Network error, please refresh error